苏联援建我国的“156”个工业项目
文/蒋钟仪
新中国成立以后,中国政府希望借鉴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,基于国家计划来实现工业化。1950年-1954年期间,经过中苏双方多轮谈判,在我国个五年计划(1953年-1957年)期间,Z终确定了苏联对新中国工业领域援建156个项目,分布在各大区、省、市、其他地区,其中有54个落户到了东北三省,大约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。此外四川分到了11个项目,河北得到了8个项目,山西得到了7个项目…… 据统计全国一共17个省市得到了苏联援助项目;专业领域几乎涵盖了电力、钢铁、煤炭、制铝、机械、化学、造纸等工业所有行业。这一系列的项目不仅仅是提供资金和物资,苏联还慷慨的拿出核心技术和生产设备,无私的派出大批专家和工程师,手把手的帮助一穷二白的中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,迅速的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进入了工业国行列,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,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。
在国家“一五”、“二五”时期,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156项工程中,有10项在河南省,而洛阳市就占了8家;22项在黑龙江省,就有10家布局在哈尔滨市。我们轴承行业在156项工程中,就有洛阳轴承厂和哈尔滨轴承厂两家。之后,他们两家与当时的辽宁瓦房店轴承厂(我国家轴承厂,始建于1938年)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、轴承行业中的三巨头。作为苏联援建项目之一的哈尔滨轴承厂,所有的设计工作和设备制造由苏联完成,其余部分由苏联专家帮助中国企业完成。一批苏联专家、工程师、技术人员都参与到这一项目的建设中,哈轴微型车间这一项目几乎从苏联搬来整套的图纸和设备,而且,在苏联专家的悉心指导下,还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有经验的工程师和熟练的技术工人。我国的微型轴承生产就从这里开始,为我国的轴承工业发展,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1960年2月,由于中共与苏共在“战争与和平”、“全面裁军”、“禁止核武器试验”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,导致了两国关系的紧张。同年7月,苏联方面突然撤走了自己国家的资金、技术,Z后就连一张图纸都没有给我们留下来,并决定召回在中国的几千名专家和顾问,撕毁了中苏两国签订的一系列协定、合同等,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。但是,我们不得不承认,苏联在前期对于中国的帮助是巨大的,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,我们才有辉煌的今天。在这一大背景下,上海微型轴承厂诞生了。
上微人凭着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干群团结、知难而上”的创业精神,在建厂后短短的二、三年时间里,生产出了自己的上微牌(SW牌)“争气牌”微型轴承。在建厂初期的四年时间内就造出了专用设备165台,辅助生产设备635台,专用测试仪器26种共665台,成为初具规模的微型轴承专业生产厂。
在全国开展“工业学大庆”的运动中,1966年3月5日,全国工交工作会议和全国工交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。会议提名推荐1966年70个大庆式先进企业,其中上海有8家工厂(他们是上海威海铁工厂、嘉丰棉纺织厂、上海第三钢铁厂、永鑫无缝钢管厂、上海微型轴承厂、杨树浦发电厂、上海机床厂、德新金属冶炼厂等),当时被称为“上海市八面红旗”。
发布时间:2020-06-13 14:37:51